标准T/CGCC17-2018
品牌中再联合
速度审核及时
目的招投标
服务周到及时
首先要说明,“商业信誉”的定义和财务会计中的“商誉”不同。
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,简单来说商誉是计算“溢价”,国际上一般也是这种提法,主要用于企业并购中的计算。大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,计算为商誉。比如某企业评估的公允价值8万,收购方10万买入,多花的2万为商誉。在股票市场上,企业业绩预期下滑,则要计提商誉减值。

从层面到社会普遍关注“诚信”,是因为目前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需完善,早在2014年,《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(2014—2020年)的通知》(国发〔2014〕21号)文件就明确指出要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、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”。
从产品、服务、财务到侵犯知识产权,从消费到欠债不还,从民众跨国购物到社会缺乏安全感,失信问题正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国际形象损失。而截至2018年3月,我国尚无一套完整的对企业进行商业信誉评价的系统,也没有任何一家专业机构开展*公正的商业信誉认证评价。

由中国商业联合会零售供货商专业会提出,归口于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团体标准《商业信誉评价体系》(T/CGCC17-2018)于2018年4月28日发布,6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
商业信誉方面,主要包括基础能力、竞争能力、信用体系、影响力四大基础指标,16类二级指标,52项三级指标,其中包括创新能力、发展潜力、信用制度、合**为规范、员工满意度等特性。
通过商业信誉和品牌的指标,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原则,就是“能力”和“信任”,企业有能力建立商业信誉和品牌,也有能力获得信任,从而通过社会和顾客的信任持续获得经济价值,这些价值又正向促进了商业信誉和品牌的提升。综合来说,能力和信任的价值就是无形资产。
-/gbagida/-
http://doris8811.b2b168.com